close

基本上,由《忠興》過渡到《天寶》的時候,格局上並沒有大轉變。到《天寶茶樓》(80年代初期左右至屋邨清拆之時!?)開張時,還特意邀請一個《樂團》(唱流行曲的樂團!?)前來表演助慶!?當時現場圍觀者也不少,帶來一陣熱鬧的氣氛。依稀隱約還記得,當時正好在21座樓下(一家人)正要出街之際,有幸望見《樂團》在《天寶茶樓》大約正中的位置(即是行人的通道)正在表演當中!?一剎那的情景給我看見了...雖然印象已經很模糊,但是隱隱約約還記得這些情景的存在(不過印象已經很模糊了)。

《天寶茶樓》開張之後,格局上基本沒有大改變。其中兩個鐵櫃(沖熱水和熱毛巾的不鏽鋼鐵櫃)仍然背靠背地放在入面舖頭的門口中間位置!?(無記錯的話。)而近(右手面)門口的位置(接近中間的位置)則是打橫木櫃收銀處的位置所在(依稀記得近門口位置,地板上的啡色油漬很容易跣到人,所以行過時都要特別放慢腳歩才行。)地板依然是帶綠色的紙皮石階磗!?其中三面就加上塑膠的帆布(紅白藍膠袋的顏色)作為間隔以分隔開出面的地方。另外,招牌就放在茶樓兩旁的高處。同樣是紅色字體的招牌字樣,也是份外醒目。而靠近斜坡位置的坐位,還有少些空間位置可以望到下面的行人路和行人。不過比起舊時《忠興茶樓》的做法就退歩了。因為基本上是包到實一實,並沒有開揚的景觀。另外,鋪枱的枱布亦由白色轉換成粉紅色,給人一種目光清新的感覺。由於先前的《忠興茶樓》有部分員工決定留下來,過渡到《天寶茶樓》(有印象),所以《茶樓》大體上的水準都能夠維持得到。無論早市、午市的點心、飯粉麵類,以及晚飯小菜,水準就和《忠興茶樓》差唔多並沒有太大的分別。是眾多《茶樓》之中比較罕有順利過渡以及保持到水準的成功例子之一了。

《註1》:《忠興茶樓》去到1983年!?撤去了3面的《啞綠色帆布》(請參看第二篇的圖片),原來是結業前的先兆了!?

《註2》:好像據忠興老闆是話:要退休所以唔做了。

(未完待續)

吳獅皇

(2016年8月29日)

(2024年12月31日稍作改動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吳獅皇 的頭像
    吳獅皇

    (吳獅皇-童年回憶小點滴)(簡易版)

    吳獅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