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歷史-(經商智慧)-(春秋時期)-范蠡(陶朱公)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《陶朱公生意經》

 

(由於不能夠直接貼出來,請按上面橙色字樣連結至吳獅皇-童年回憶小點滴網誌,謝謝。)

吳獅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~~~~~~~~

范蠡(前536年10月22日-前448年)字(少伯),又名(鴟夷子皮),後自號(陶朱公)。春秋楚國宛地三戶邑(今河南南陽淅川縣大石橋鄉至寺灣鎮間)人。他是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、軍事家和經濟學家。他出身於貧寒,但聰敏睿智,胸藏韜略。年輕之時,他就學富五車。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。能滿腹經綸,文韜武略,無所不精。然而當時楚國貴胄專權,弄得楚國政治紊亂,范蠡卻不能夠一展抱負出任仕途。後來他相助越王勾踐定計滅吳。他深知道勾踐其人:「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」他深知勾踐可以與之共患難,難與之共安樂。遂與西施一起泛舟隱退到齊國。改變姓名為(鴟夷子皮)。他帶領兒子和門徒在(齊國海邊)結廬而居。他勤奮開荒耕作,並且進行經商,末多久不出幾年便積累了數千萬家財。同時他又仗義疏財,向故鄉施善。因此范蠡的賢明能幹受到齊人的賞識。於是齊王便請他遷進國都(臨淄),拜為相國。然而他概然感嘆:「居官致於卿相,治家能致千金;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,已經到了極點。久受尊名,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。」於是只有三年,他便急流勇退了。他向齊王歸還了相印,散盡家財給知交和鄉友。於是他第三次搬遷至(陶)(今山東定陶西北)並且定居下來。當時(陶)位居天下之中(陶東鄰齊、魯;西接秦、鄭;北通晉、燕;南連楚、越。)是為最理想的經商之地。他善操(計然之術)(根據時節、氣候、民情、風俗等,人棄我取、人取我與,順其自然、待機而動。)所以末多久不出幾年,他又憑藉經商累積金錢成為巨富。自此他自號陶朱公。後來范蠡為了次子免受殺人死罪被判死刑處決,願意散盡家財。本欲派最年幼的兒子去向莊生進行賄賂,但最後長子自告奮勇地自薦而去。原本次子已經獲得赦免,但最後長子以為莊生沒有出力欲要回金子。莊生随即大怒反而向楚王進言,最後范蠡次子最終被處死。然而,范蠡早知派長子而去必吝嗇不肯捨棄金錢。反而如派最年幼的兒子前去會肯捨得散盡家財。他早知道派長子前去次子必死無疑,只是等待次子死訊消息傳來。范蠡是中國歷史上首位棄政從商的人。范蠡三遷,三次白手起家。三致千金,三次也散盡家財。堪為傳奇。他被後世奉為中國道德經商商人之鼻祖。世人皆讚譽他為:「忠以為國;智以保身;商以致富,成名天下。」

吳獅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