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前言(1)》

《孫子兵法》,又稱為《孫子十三篇》、以及《吳孫子兵法》。一向被後世譽為是《兵學聖典》。直到《北宋神宗》時期,《孫子兵法》被納為《武經七書》之一(《武經七書》分別是《孫子兵法》、《吳子兵法》、《司馬法兵法》、《尉繚子兵法》、《六韜兵法》、《三略兵法》以及《李衛公問對》{即是《唐太宗》與《李衛公》之問對})。並且成為《武經七書之首》。可見《孫子兵法》地位之崇高。

《孫子兵法》,是《中國》《春秋末期》《吳國將領》《孫武》所著(後世曾經對《孫子兵法》有過質疑。曾經有人認為《孫子兵法》就是《孫臏兵法》。並且認為《孫武》與《孫臏》為同一個人。又有人認為現存的《孫子兵法》(孫子十三篇),是經過《三國時代》《曹操》摘其精要所刪減而成。直到1972年,在《中國》《山東省》《臨沂縣》《銀雀山》的《西漢古墓》中,同時發現《孫子兵法》與《孫臏兵法》,而當時所出土的《孫子兵法》共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卷,總共十三篇{即是《孫子兵法》(孫子十三篇),是經過《三國時代》《曹操》摘其精要所刪減而成的說法無法成立了}。這個千古謎團才得以解開。)《孫武》,本是《齊國人》,後定居於《吳國》,成為《吳國人》。善長於《兵法之研究》。後來相助《吳王闔閭》(吳王闔廬)西破《強楚》、北威《齊》、《晋》,顯名於諸侯。

《孫子兵法》,總共《十三篇》,所以又名《孫子十三篇》。這《十三篇》分別是1)計第一、2)作戰第二、3)謀攻第三、4)形第四、5)勢第五、6)實虛第六、7)軍爭第七、8)九變第八、9)行軍第九、10)地形第十、11)九地第十一、12)火攻第十二,以及13)用間第十三。

《孫子兵法》中的《第三篇》~《謀攻》,有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」的名句。然而在同一篇中,「不戰而屈人之兵。」才是《兵法》中的最高境界。

(年少時,曾經對《兵法》有過濃厚的興趣。當中尤其是《孫子兵法》,到後來的《武經七書》。也曾經有閱讀過。不敢說已經盡得其要,甚至了然於胸。然而,《兵法》的奧妙,在於能透過《兵法》的要義,能夠打贏勝仗。實在是何等奧妙。或者就是這樣,年少時的我,就對一眾《兵法書》產生了濃厚興趣吧。)

吳獅皇

(2018年4月10日)

(2024年10月8日重新發表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吳獅皇 的頭像
    吳獅皇

    吳獅皇後備網誌(暫時使用)!

    吳獅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